香港手力急救協會

 

     「手力急救」法是由楊志滔博士參悟出來的。楊博土是針灸專家,早在1973年已想到用此手法進行急救。在1978年第一屆亞太區救生會議上,楊博士首次發表「穴位急救」法。隨後在1987年始公開教授,各界人士反應熱列,兩年內,考辦証書的學生超過一千人,其中包括香港拯溺總會之會員、香港警察、醫療輔助隊、愛丁堡獎勵計劃及香港童軍總會等。同時楊博士也在國際救生會議上推廣此法,跟他學習有成的學生,很多在外地將手力急救發揚光大。這些地區包括:束南亞、北美洲、英國、澳洲及紐西蘭。

 

前言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中醫中藥亦一直為香港市民的健康發揮重大作用。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訂立《中醫藥條例》,我們分別在依法規管、科研教育和中醫服務方面建立了堅實的基礎,並穩步發展。中醫藥行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積極融入國家中醫藥發展大局當中,及持續的傳承創新。

     《手力急救:一般意外急救之十八個穴位》手冊由香港手力急救協會出版,旨在將中醫針灸穴位理論應用在急救學上,輔助現代的急救程序。這種非入侵性而簡便的手法正好體現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亦是中醫藥承古啟新的生動實踐。由出版第一版手冊的 1989 年至今,編撰團隊精益求精,不斷檢視手冊內容,至今已修訂至第八版,以更切合社會實際需要。

     本人衷心祝願楊志滔博士及香港手力急救協會,繼續將「手力急救」法發揚光大。

林文健醫生太平紳士

衞生署署長   
二零二四年六月

 

     楊志滔博士於一九八七年正式向各界推廣「手力急救」法,把中國傳統的穴位學問發展成為非侵入性的急救工具,為急救史寫下重要里程碑。至今,「手力急救」在本港的發展已經歷三十七個寒暑,喜見香港手力急救協會推出最新第八版的《手力急救:一般意外急救之十八個穴位》手冊。

     本身是註冊中醫師及中國香港拯溺總會總主考的楊博士,一直致力鑽研融合中西急救知識和技術,「手力急救」正是箇中成果的佼佼者。「手力急救」法簡單易學,自發表以來,不單吸引許多本地救生員接受相關訓練並應用於日常工作中,更備受各地拯溺組織的認同和推崇。

     這本輕巧且方便攜帶的手冊簡單易讀,並配以插圖,能為「手力急救」初學者提供詳細且易於查閱的資訊,方便隨時參考應用。

     為傳承「手力急救」法,讓其繼續發揚光大,楊志滔博士更將此手冊的版權贈予香港手力急救協會,其無私精神令人欽佩。本人衷心感謝楊博士及其團隊,一直致力進行有關研究,為有需要的人帶來希望。

劉漢華SBS,BBS,CStJ,JP

中國香港拯溺總會會長
二零二四年四月

 

     新年伊始,本人喜見《手力急救:一般意外急救之十八個穴位》手冊第八版面世,手冊更顧及大眾的心理健康需要,加入針對處理心緒不寧的穴位按壓法。

     中醫學問博大精深,其中穴位治療的學問早已獲傳統醫學的肯定。刺激穴位有疏通經絡氣血、扶正袪邪的作用。世界衞生組織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已建議應用針灸作醫療用途。

     楊志滔博士以香港註冊中醫師及中國香港拯溺總會總主考的背景,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致力推廣以手代針的「手力急救」法,讓救生員、醫護人員以至普羅大眾,能通過簡單易用的手法,在危急時舒緩傷患者的痛楚。楊博士多年來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的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同學親授「手力急救」法,讓莘莘學子在習醫路上進一步拓濶視野。

     在此再次感謝楊博士及香港手力急救協會同仁,三十七年來對推廣運用中醫理論於急救上的傑出貢獻和無私付出。

林志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二零二四年三月

 

1978:   於第一屆亞太區救生會議中,香港首次倡議用針灸方法進行輔助心肺復甦法之理論,但鑑於針與艾都未能隨身攜帶,而且使用者又必須曾受嚴格訓練,因此「針灸」未能受到重視。

1978-80:英國皇家救生會香港分會(現中國香港拯溺總會),進行了一系列與中外醫學專家對中醫學說的急救穴位的研討和實驗研究,奠定了「以指代針、以熱代灸」的『手力急救』法,並於1980年首次在國際游泳教師會之研討會中發表。

1981-86:為『手力急救』法的諮詢及臨床數據收集期。在皇家救生會香港分會支持下,經前廣華醫院中醫部主任伍偉榮醫師、廣州中醫藥學院(現改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靳瑞教授、前香港大學醫學院楊美博醫學博士等中西名醫審核後,一套簡易之『手力急救』法最終得以編定。

1987:正式向各界推廣『手力急救』法,英聯邦救生總會季報在十二月發表了支持文章,呼籲各屬會的國家共同推廣『手力急救』法及香港分會作為推動基地。

1987-88:在全港共開辨了28班『手力急救』課程,共有892人獲頒證書。學員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多個政府部門,包括消防事務處救護隊、醫療輔助隊、漁農處、房屋署、教育署、警務處、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香港游泳教師總會、香港拯溺總會(現中國香港拯溺總會)等。澳門拯溺會是首個參與此計劃的海外組織。

在1988年10月的第六屆亞太區救生會議上,香港代表介紹的『手力急救』專題,引起了各國代表的興趣,並獲邀即場舉辦『手力急救』證書課程。最終共有42位代表完成課程及獲頒證書,包括聯邦秘書長、英國總會的醫事顧問、加拿大總會的醫事顧問、馬來西亞總會會長和代表,以及來自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千里達和菲濟的技術主任和代表等。

1989-90:首屆『手力急救』教師研討會和證書課程於1989年1月15日舉辦。於1990年11月,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的第7屆亞太區救生會議上
介紹了『手力急救』法,並有30位與會代表考獲證書。在香港,『手力急救』訓練已推廣到紅十字會服務隊、聖約翰救傷隊、民安隊以及越南難民營。

1991-92:於1991年6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英聯邦救生會百週年會議及展覽上, 亦有介紹『手力急救』。同年8月,香港代表應邀到中國杭州為當地游泳與拯溺界人仕講授『手力急救』證書課程。1992年2月,香港代表應邀到美國加州講授『手力急救』及訓練教師與主考,讓多個美國團體能獨立主辦手力急救證書課程。同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八屆亞太區救生會議上作專題講座,有51位與會代表考獲手力急救證書。

1993-94:1993年8月,香港代表向中國上海的游泳與拯溺界人仕教授『手力急救』法。於第9屆亞太救生會議及澳洲救生總會的五十週年慶典上,『手力急救』法亦備受關注。1994年8月,香港代表訪問中國北京游泳、拯溺等體委,並開辦『手力急救』證書課程。同年9月,香港代表在威爾斯卡迪夫舉行的國際救生總會之醫事會議上, 以『手力急救』的效應為題作出學術報告。

1995: 4月在台灣開辦了『手力急救』教師及主考課程。10月,香港主辦第10屆亞太區救生會議,主題為『中西救生急救法之結合』,國際救生總會的會長向大會表示支持『手力急救』。

1996-97:1996年5月,於南非舉行之國際救生總會「拯救96 」會議將『手力急救』法定為主要論題之一;同年6月,香港代表團出席英聯邦救生會議;於白金漢宮舉行的酒會上,英女皇對『手力急救』法甚感興趣。1997年3月,『手力急救』被列入香港拯溺總會(現中國香港拯溺總會)醫療委員會之範圍內,並首辦高級手力急救證書課程。

1999:   7月,『手力急救』法被列入為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獎分項目,共有161人透過此計劃考獲證書。

2000:   香港拯溺總會舉辦首屆高級手力急救教師證書課程。

2001:   5月,香港救生代表團出席英聯邦救生會議,並於會上為中美洲、非洲及歐洲代表開辦手力急救證書課程;在白金漢宮舉行之酒會上,告羅士打公爵對『手力急救』法甚感興趣。

2002:『手力急救』法在香港衛生署備案,成為首個團體推行中醫穴位急救,並得到當時衛生署副署長林秉恩醫生接見及認同。

2003:   9月,在印度舉行的國際救生總會亞太區救生會議上發表『救護車抵達前利用寶貴時間』,將『手力急救』配合傳統急救和與傷病患者溝通學,得到各國認同並將之推廣。

2004:5月,開辦全港首屆綜合急救證書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手力急救』穴位操作、西方急救、與傷病患者溝通學的配合運用及臨床實習,88位學員考試及格。同年6月及9月,分別在埃及和意大利舉行的國際救生總會亞太區救生會議上,各國代表均表示支持『綜合急救法』。

2005:舉辦香港拯溺總會(現中國香港拯溺總會)金禧活動--中西急救結合工作坊,並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三家大學的中醫學院院長支持,分別委派教授參與穴位急救專題講座。

2008:1月,英國米高親王主持香港拯溺總會救生典禮,並對『手力急救』法作出重點評價。同年12月,首次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合辦『手力急救』研討會。

2009:4月,楊博士應邀到紐西蘭奧克蘭,向當地獅子會及童軍領袖發表「『手力急救』法對傷患者的療效」。5月,楊博士為菲律賓拯溺會會長、執委和會員教授『手力急救』法。

2010:9月,『手力急救』法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全球水上安全會議(世界性水上安全代表大會)上,成為重點發表文章。

2011:5月,楊博士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世界防溺會議上,發表題為「如何以指力按壓處理人事不省、心律不齊和痛楚的傷患者」的專題講座。

 

 報名及查詢

辦事處:香港德輔道西103號樂基商業中心1002室。

服務站:香港跑馬地禮頓道37號崇蘭大厦3字樓A座。

電話 :5166-3467 (鍾先生)

下載會員申請表